四大公鏈 @Aptos @arbitrum @NEARProtocol @PythNetwork 哪一個值得長期擁有,作為囤幣者你怎麼看??
老查下午得空把所有數據查麻了來給你秀一遍!
當然先看看他們各自的定位是怎麼樣的:
Aptos、Pyth Network、NEAR Protocol 和 Arbitrum。它們各自的定位和發展路徑,決定了未來能走多遠。
先說 Aptos,背靠前 Libra 團隊,本身技術底子很硬,Move 語言也算是有差異化的創新。但問題是,生態熱度和應用爆發還不夠,更多還是在講潛力,而不是現實。
Pyth Network 則完全不同,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鏈,而是一個預言機網絡。隨著 DeFi 和鏈上交易量的增長,數據喂價的市場越來越大,Pyth 直接切中要害。它的價值可能不在於市值有多高,而在於能不能成為行業標準。
再看 NEAR Protocol,這條鏈我覺得是四個裡面最“務實”的。它走的是應用生態和用戶體驗的路線,比如賬戶抽象、鏈上體驗優化,這些其實對用戶增長非常重要。只是 NEAR 缺少一個像以太坊 DeFi Summer 那樣的爆發點。
最後是 Arbitrum,算是四個裡面最接近“國度”概念的。它牢牢抓住了以太坊擴容的賽道,生態和資金盤子都很大。現在它需要解決的是治理和資金利用效率的問題,如果處理得好,可能會成為最穩定的價值承載方。
一目了然的項目最新數據來跟老查看看:
四大公鏈/基礎設施項目深度分析:價值、敘事與風險
在當前加密市場中,公鏈與基礎設施的價值判斷往往不僅依賴於市值,更取決於 TVL、生態活躍度、技術敘事與競爭格局。以下對 Arbitrum、Aptos、NEAR Protocol 與 Pyth Network 做一次對比分析。
1. Arbitrum @arbitrum
(L2,以太坊擴容中樞)
數據:TVL ≈ $3.26B;流通市值 ≈ $2.50B;Mcap/TVL ≈ 0.77(<1,相對“便宜”)。
技術:已上線 Stylus(WASM 合約),擴展開發者群體;BOLD 欺詐證明落地增強安全性;Orbit 打造 L3 外溢生態。
投資邏輯:價值類似“鏈上經濟區”現金流折現:Sequencer 收入 × 生態活躍度 × 數據成本。EIP-4844 降低數據成本後,活躍與收入彈性提升。
Arbitrum 仍是以太坊擴容的核心流動性中心,相對估值合理,但增長取決於與 Base、Optimism 的份額戰與應用爆款的持續性。
2. Aptos @Aptos
(L1,Move 生態代表)
數據:TVL ≈ $0.86B;流通市值 ≈ $3.22B;Mcap/TVL ≈ 3.76。
技術:以 Move 語言 + Block-STM 並行執行為特色,近期引入 Raptr 路線(Prefix-Consensus),優化吞吐與低延遲。
投資邏輯:估值依賴於高並發場景(社交、遊戲、資產發行)的落地。風險在於生態冷啟動、開發者爭奪與代幣釋放壓力。
Aptos 技術潛力強,但估值相對 L2 偏高,需等待應用大規模兌現。
3. NEAR Protocol @NEARProtocol
(L1,鏈抽象敘事)
數據:TVL ≈ $0.395B;流通市值 ≈ $3.42B;Mcap/TVL ≈ 8.66(顯著高估值)。
技術:主推 Chain Abstraction(跨鏈統一體驗) 與 FastAuth(郵箱/MPC 恢復),同時通過 NEAR DA 向以太坊 Rollup 提供數據可用性。
投資邏輯:價值捕獲兩條線:① 自身 L1 生態;② 作為跨鏈抽象層/DA 層的 B2B 收入。
NEAR 屬於“高故事、高可選權”的資產,若鏈抽象成功落地,估值能被基本面追趕;否則存在敘事兌現不足的風險。
4. Pyth Network @PythNetwork
(跨鏈預言機基礎設施)
數據:125+ 數據提供方,1,930+ 價源,接入 107+ 區塊鏈,累計成交量 $1.77T+,TVS ≈ $20.9B;流通市值 ≈ $0.70B。
技術:採用 Pull Oracle + Pythnet 聚合 + Wormhole 跨鏈,提升數據實時性與覆蓋面。
投資邏輯:價值錨定於數據使用規模與費用捕獲效率;覆蓋越廣,使用頻次越高,治理與質押形成飛輪。風險在於與 Chainlink 的競爭。
Pyth 是“高貝塔基礎設施”,使用度與鏈覆蓋是核心基本面指標。
我覺得 Pyth 代表著“賽道核心”,Arbitrum 代表著“流量和國度”,NEAR 代表著“用戶體驗和應用”,Aptos 則是“潛力與資本故事”。未來誰最有價值,還要看誰能把敘事真正落到應用和用戶身上。
#aptos #arb #pyth #near $Morph #bantr #Morph
查看原文
5.46萬
84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